2019年高考已结束,1000多万考生即将步入人生另一阶段。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升学是遥远又靠近,远在于高考离他们还有两年时间,近在于新高考模式下,选课问题近在咫尺。
在新高考模式下,如何选课才是对自己最有利呢?如何才能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科目组合呢?什么样的组合才是性价比高的组合呢?今天为大家从以下四点分享和解析!
1、专业基本不受限
选课必须要考虑专业,现在学生选课的一个误区,就是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什么好学选什么。到大学志愿填报时,有的学生就会哭了,这个专业没法报,那个专业虽然能报,但是竞争太激烈,报了也会被刷出来。
解决方案:成绩中上游的学生,尽量选择物理,除非是物理确实太差或者历史有绝对的优势。因为物理不赋分,选择了物理,即便总分低一些,报专业时就会发现这个分“更坚挺”,在教育部公布的“选课指引”中,有18个理工科和1个管理类专业,要求必须物理,而且这些基本上都是各个学校的“王牌专业”,不选物理,那就和这些专业无缘了,分高又有什么用?所以,选择物理保专业,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2、高考容易拿高分
高考拿高分当然最重要,有了分数才有机会去报考更好的学校。新高考实行赋分制度,“3+1+2”模式下,有4科需要赋分,一共12个组合,这样的选考,就像是田忌赛马一样,考验学生的智商,那么怎么选才能得高分呢?
解决方案:既要选自己又要选对手:选自己,就是选择自己最有优势的学科,选对手就是选择对手实力较弱的学科,两个方面要综合考虑。
(1)选择自己擅长的:这个毫无疑问,自己最擅长的学科,优先选择。比如地理和化学,虽然选择化学可选专业要更广,但是由于我不擅长学化学,而更擅长学地理,那么我就要大胆的选地理,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学科,这是符合新高考的理念的。
(2)选择人数较多的:人数多,意味着赋分更合理。举个例子,假如选择化学的有100人,全省前3%的学生可以赋分到90分以上,那么只有3个人可以赋分90分以上;如果有1000个学生选择了地理,那么就会有30个学生赋分90分以上,其他各个档次也是如此。在新高考下,由于地理和生物是偏中性的学科,难度相对较小,试卷更客观,得分容易,所以选择这两个学科的人数一般都是最多的。
(3)选择对手较弱的:如果你的学科没有优势,选择人多的也许只能当成“分母”,比如你选择了地理,虽然人数很多,由于你并没有学的很好,所以赋分也不是很高。这个时候,你还有考虑对手的实力,只要对手比你弱,你的赋分就高。选择那些学科的对手相对较弱?政治、生物、地理。
比如在山东省,因为实行3+3模式,学生有20种组合可以选择,但是结果选择人数最多的组合,是最不被推荐的组合之一,也就是政史地的“老文综”组合,这说明了什么?学习差的学生太多,即便给他们更多的选择,他们依然会选择相对比较容易学的政史地。
所以,在“3+1+2”模式下,选择政治的人虽然多,但是学霸少,因为学霸选政治,也没有把握能赋高分,这一科竞争对手是最弱的,其次是地理和生物。
3、学习感觉很轻松
传统文理分科时,打算学理,只能学理化生这个组合,即便你有不擅长的学科,也没法换,因为这是“套餐”,新高考给学生提供的是“自助餐”,学生可以把相对较难的学科,去掉之后重新组合,没有必要都扎堆学理化生组合。
解决方案:如果成绩较好,建议选择理化生组合,因为学生有能力学好这个组合,而且是专业选择最宽的组合;如果成绩中等,没有必要和学霸去硬拼,可以选择物理保专业,然后选择两科学起来更容易,得分更高的学科进行组合,比如物理+生物+地理或者物理+生物+政治,这都是可以的。
4、大学发展很顺利
新高考选课还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就是学生和老师都不关心大学专业学习情况,他们的目标,就是高考,至于以后如何,走一步算一步。于是就出现了选择历史+化学+生物这种奇葩的组合。新高考“3+1+2”,把物理和历史作为必选,原因就是物理是理工科的基础,历史是文史类的基础。
没有物理的基础,大学的化学是没法学好的。在化学、生物、化工、材料、环境等这些所谓泛化类工科专业里,物理化学(需要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和化工原理(比较杂,含流体力学、传热学、流体机械等内容)都是最重要的两大门专业课。
解决方案:如果大学打算学理工科,最好选择物理,打算文史类最好选择历史。
如果大学要学化学,尽量选物理,因为物理是化学的基础;如果大学要学生物,尽量选化学,因为化学和生物有密切联系,而且和物理也有一定的联系。尽量避免历史+化学+生物这样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