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陆续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明确从2021年起将实施“3+1+2”的考试模式。即“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科目中选择两科。除了全国统考科目外,二选一的首先科目物理、历史也以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物理或历史科目的学习,成为新高考中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
在高中分文理科阶段,历史科目是文综考试中的难点和拉分项,历史科目想要取得较高的分数并不简单。从高考的历史科目部分可以看出,无论是在选择题中还是在主观题中,多是以一段历史材料为背景,要求学生从史实和材料的角度出发,拥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每门学科都有特定的学习方法。历史科目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对史实的基本了解到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思考,需要一个逐步加深理解的过程。在高中历史科目的学习中,也要遵循由简到难的学习过程,注重多总结、多积累、多思考,在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做题来加深理解和思考。
高中历史科目的学习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在知识的初次接触阶段。
关于课堂笔记,在历史学科的初次阶段,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内容的把握,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在课本中标注出相关部分的内容,比如相关事件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同时要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搭建本节的知识框架。对于课本中较难理解的部分,可以根据老师上课的讲解,在课本中做出解释。通过不同颜色的笔,来对书中的内容做出区分。
关于知识背诵,历史科目的学习离不开背诵,虽然高考中不直接对知识点进行考察,多以历史材料的形式出现,但牢固的基础知识往往是做题的关键。比如在选择题中给出一段历史材料,其中出现的时间点,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线索,可以根据时间点来判断历史时期,从而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课堂笔记中的知识框架,根据知识框架的结果来记忆,可以让思路更加清晰。
在知识的巩固提升阶段。
关于课后巩固练习,在课堂中学完一小节的内容后,除了要对知识点进行背诵外,还要通过练习的方式,来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巩固。在背诵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背下了课本中的知识点,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却发现还没有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问题。通过做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处于对知识的初步理解阶段,课后练习的内容不宜过难,以基础练习为主。
关于知识点的整理,课本中涉及的知识点内容是相对零散的,缺少学习的系统性。在历史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通过专门的笔记本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对一个章节的内容学习后,把这一章节所学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进行总结,根据各个阶段的标志性特点,对脉络框架进行整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发特点。
在知识的综合能力阶段。
想要学好历史学科,不能只依靠内容的背诵,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在做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同时要掌握一定的做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明确考察重点。
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做题思路,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比如对于历史选择题,在阅读材料题干的过程中,圈出关键词和重点内容,尤其是与时间点有关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材料的内容。对于做错的题要分析出错的原因,处理疑惑和难点,并在做题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回归,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