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出席了“互联网+教育”专场论坛并发表重要演讲。雷朝滋指出,信息化目前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系到现代化的成败。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支撑。他强调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化,不是工业时代的教育现代化,更不是农耕时代的教育现代化,要具备现代化的时代背景和特征。
他指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正在从1.0迈向2.0,教育信息化1.0阶段已经完成起步和普及应用。2.0阶段“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都要争取实现,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互联网+教育”专场现场)
雷朝滋表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一个具体行动计划。湖南省是目前唯一一个教育2.0的试点省,正在探索互联网+教育如何变革当前教育。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倡导教育变革,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在面向2035的教育改革发展中还需要增添新的动力。雷朝滋对在座教育家和企业家提出要求,要深刻认识新时代的教育内涵与推动教育改革的紧迫性。他提出三点意见:
我国目前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国家对人才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富起来时代培养的人才并不适应强起来时代的人才需求。
新时代正处在强起来的时代与信息时代的交汇期,要求人才培养要与新时代信息社会同频共振,既要保障教育规模,又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创新能力、协作精神与国际视野,堪当社会强国的人才。
过去的人才培养就是创新不足。进入新时代,中国要逐步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不能再去跟踪模仿,而是需要创新引领,主动走到前面,成为无人区的探索者和引路人。
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更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现代化,但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转变得还不够到位。所以互联网+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首先强调要充分发挥其对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转变的推动作用,促进教育理念的深化,使教育战线,特别是广大的校长和教师解放思想,摆脱应试教育的重复,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主题演讲)
互联网+教育为改变模式提供了关键手段和方法支撑。过去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师+黑板+粉笔,信息传递和感受受到很大限制。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每一场教学要变成一场大片,让更多声光电技术进入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跟知识互动,让每一份知识伴随着思想的跳动。
信息化要把过去简单的舞台剧变成3D大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乐趣就能够有成就感,快乐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这样的转变逻辑符合教育规律,信息化教学大有潜力可挖。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教育公平面临很大挑战。
通过发展互联网+教育,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传输便捷、经济高的优点,努力消除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经过几年时间的逐步普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2.4万学校开启了网校,以安徽省为例,分批次建立了1360个主讲课堂,累计开课539.9余节,总授课学生33万余人,在解决师资短缺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教育不仅仅强调均衡,还要提高优质教学质量,让薄弱地区的老师学习发达地区的教师怎样上课,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学校能够开好英语课、美术课、音乐课等课程。通过教育信息化提升当地教师的教育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优质教育不均衡问题,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注:文章来源于:中国教育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