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去年12月25日,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被业内称之为“最严学习类APP监管令”。接连发布的政策,无疑也显示出国家对该类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
2018年,一起教育科技旗下“一起小学学生”APP被曝出隐藏网游界面;互动作业APP因包含不良信息等问题被责令停止运营。
而近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官网也发布消息,在开展的专项整治过程中,相关部门监测核查了“互动作业”、“小猿搜题”等若干学习类APP,其中,不少APP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含有色情低俗推送、网游下载诱导等的问题,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
学习内购项目付费点少,流量变现困难,缺乏良性盈利模式,这是许多学习类APP开发者所面临的无奈问题。因而,不少开发者在拥有稳定用户群体后,为将流量迅速变现,往往选择大量植入广告外链。大打擦边球,利用各类违规信息诱导未成年人,以求在短期内获取收益。因而也造成了APP内容良莠不齐的严峻状况。
在不少学习类APP当中,付费查分等服务功能颇受关注。南方都市报曾报道,在不少以“查分数”为主要功能的学习类App中,家长可付费查看孩子的排名和考卷具体分析等,如在“七天网络”中,查询价格从每次10元到包年365元不等。
原本应该公开的信息,却付费才能得知。相关人员抓住家长对于成绩关注的心理大做文章,学生的个人信息变成了校方与公司联手盈利的工具。在造成家长支出增加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学生个人信息和学习数据泄露的风险。
学习类APP的应用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加多样化学习模式。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当中,许多APP反而成为了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帮凶。通过内置题库等方式提供大量重复刷题渠道,强化学生应试教育。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确保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内容在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宜性等方面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要求,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对于盲目刷题、增加学生负担的APP给予坚决打击。
2018年,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都充分强调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教育信息化相关资金拨款逐年增加。面向校园的互联网教育企业也随之迎来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
调查数据显示,移动教育的市场规模在不断稳步扩大当中,在2020年将达到2500亿人民币。由此可见,学习类APP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对于教育行业长远发展而言,值得重视与深入分析。
据相关大数据统计显示,从作业场景切入的APP模式类型较为集中,同质化现象严重。且目前单纯工具获客的成本较高,直接变现存在困难,因而目前学习类APP很多是进行数据积累,之后依靠用户粘性提供附加增值服务,或依靠流量引入外部商业链接,合作变现。
政府购买学习类APP服务或将成为主流。政府和学校与相关教育行业进行直接对接,通过定制化需求的方式,共同打造良性盈利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