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2会的“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在谈到减负的问题,态度极为决绝,不仅要落实好“减负30条”,而且对减负的治理要持之以恒地治理下去,不获全胜不收手,因为“学生不高兴就是宝宝不高兴,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
你的钱包准备好了吗?
从减负30条中可以看出,此次孝攵育部对减负可谓是痛下决心,不仅在孝攵育系统内严下了控制作业总量、控制考试次数、禁止公布成绩和排名、限制竞赛评优等政策,还贴心地要求建立弓单性离校制度……
体现在孩子身上会变成什么样子?
就是上学晚、放学早,回家没作业,成绩天知道。
孩子究竟有没有掌握了知识要点?
不知道,因为考试次数很少。
孩子究竟能不能考上大学?
不知道,因为不公布名次,只用ABCD来对孩子进行评级,20分的孩子和60分的孩子可能都评为D级。
为了保证孩子能够在求学阶段足够的快乐,30条甚至要求孝攵师不得布置重复性作业和惩罚性作业,不得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考试内容设计也得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不得超越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
没有了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的孩子们,课余时间变得极其充裕,除了玩之外基本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消遣。
有些家长可能会不以为然,觉得这不是什么事。空余出课余时间,可以给孩子报补习班嘛。
为了弥补这一缺口,花钱寻求校外辅导成为家长的首选,然而教辅这一被市场催生出的机构,又在数量上被人为地大规模压缩,且准入门槛变得奇高,直接导致教辅机构严重不足。
根据鬼手经济学理论,市场上一旦出现了供小于求的情况,残存下来的教辅机构应声涨价将成为必然。同时还有可能出现教辅机构人满为患,机构外家长连夜排队抢购名额的现象。
那么家长的工资,能对冲得了水涨船高的补课成本吗?
无处可逃
有些挣了点钱的人及部分精英可能觉得这不是问题,只要多挣钱,送孩子去补习就行了,或者现在在网上补习也可以。
教育部长不仅要在线下减负,同时也把枪口瞄准了线上,哪家培训机构敢于在线上开辟战场,分分钟体会到什么叫做“高度重视”。
为了能够“规范培训机构监管”,30条明确落实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和年检年报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线上培训的监管。地方社会综合执法部门每年不少于两次对培训机构进行执法检查,对违法违规的培训机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列入黑名单,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培训机构教的太快也会违法,意不意外?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要么赌孩子是个百年不遇的天才,能够在快乐教育中成才;要么只能独自承担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如果自己教孩子,你得懂教育、会教育、还需要是全科全才。同时,你还得有一份能够晚去、早回的工作,才能工作、教育两不误。
面对束手无策的家长,教育部长对着中外镜头语重心长地说:“对孩子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家长做不到的,绝不强迫孩子;孩子想做的,家长理性地引导孩子。”
毕竟有的鲤鱼不想跳龙门,家长不要强迫他去跳;有的鲤鱼只想做咸鱼,家长应该理性引导,不能有梦想歧视。
反智化教育的开端
禁止早学、禁止多学、禁止超纲学……
教育部长辛辛苦苦地为学生减学业负担,那么学生空出大量的时间该干什么呢?
30条给了明确的指导:参加文体活动,培养运动兴趣,加强劳动生活技能教育,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公益服务……
即加大兴趣爱好的培养和社会实践的比重。
成年人在没有约束的环境中,尚且无法抵御手机、游戏、粗俗文化作品的影响。失去学校制约和学习要求的孩子们则更容易迷失在抖音、王者荣耀、吃鸡的迷幻世界里。
一方面,封死知识输出的端口;另一方面,通过输入唱歌逆袭、游戏逆袭等浅薄流行文化元素,在这样的反智氛围中,孩子们大概率会变成以不学习为荣,以崇拜各种低下智力活动为荣,以成绩优秀为耻,以志向远大为耻的思想,最终永远固化在下等阶层无法实现人身的跃迁。
又一座大山
封死公立学校和校外的教辅机构,等同于封死了知识输出的端口,知识会变成稀缺的商品,一票难求。
需要指出的是,30条中对于民办中小学却没有明确的要求,相反,还将民办中小学纳入到与公立学校同步招生、统一管理中来。
公办教育作为知识输出的教育主体功能被限制,民办教育作为教育辅助的职能将会被放大,直到可以和公办教育分庭抗礼。
面对30条红线,公办教育有体制监督和体制约束,他们不敢、也没必要冒风险逾越;但是似乎民办教育没有这样的负担。
毕竟在“市场机制”的倒逼下,民办教育路子更广,手段更野!他们没有公立教育的“僵化”体制,能够很快成为市场的宠儿。“莆田系”“小煤窑”“血汗工厂”……,现在,轮到教育的市场化改革了。
为了能够吸引到学生报考民办学校,民办教育会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进行招生。差异化发展将成为必然。
久而久之,公办学校会成为快乐教育的主战场,民办学校反而会因应试教育而成为家长们追捧的名校。
民办教育就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学费,将会由庞大的市场刚需而推动上涨,加上有媒体进行焦虑炒作,教育中介会雨后春笋的涌现,告诉家长哪的学校学费又涨价了,哪的学校尚风尚水,哪的学校有员工内部名额……后期如果想上某学校,也许还需要有5年社保证明才行,一如当下的房地产。
让孩子成才,这是硬刚需;
想成才就得上好学校;
想上好学校就得交钱;
交钱还得交高昂的费用;
如果家长交不起学费,又想让孩子上好学校怎么办?
首付30%,就能轻松上名校
30年的还款周期,平均每月才还1万8,实行浮动利率……
是不是很熟悉的路数?房贷还没还完又要背上教育贷。
也不是没有,你可以不生孩子,或者自己教孩子,或者只能让孩子在快乐教育的环境中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
逃脱不了的中产阶级陷阱
广大的房叔房姐们是不是没有压力?
恐怕也不会乐观。
姑且不论套牢在高位的房子还能否变现。教育市场化之后,私立学校监管难度大,且私立学校以利益为指导方针,压缩成本的同时获取高额收益才是正事,至于食品、校园安全、孩子身心健康这些需要投入成本去整治的事情,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红黄蓝幼儿园、携程幼儿园虐童已经揭开了冰山一角;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收费那么高昂,照样给孩子们吃霉变毒食。要知道有钱不是所有服务都能买到,逐利的资本一样会黑心到有钱人身上。
国际学校在外资光环的庇佑下,在中国大肆开办学校。在里面被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孩子会不会成为嘻哈先锋、滥交高手、选票拥戴者、女权领袖……
如果有一天,你的儿子在国际学校毕业之后,带着男朋友回来结婚,你会祝福这对新人吗?
6、动摇教育根基的考试招生改革
30条里,最有意思的恐怕就是这个深化考试招生改革了。大意就是中考不仅看成绩,还要看综合素质评价,而且不是试行,是全面推广。
俗称一刀切。
姑且不论这种变相的自主招生的弊病有多大,全面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基础的选拔制度,真得会促进人才进阶吗?
吹拉弹唱的综合素质可以培养,社会活动可以参加,但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是谁?标准是什么?能做到像高考一样公平吗?改变唯成绩论成败的选才模式,会不会造成另一种唯……论成败的选才模式?
演员孙红雷还不失时机地发微力挺,在有着3000多万粉丝的微博上倡议不能唯成绩论,因为他觉得功利性太强。
这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当然不知道普通家庭要想实现命运的跃迁有多难,他代表的一干人完全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快乐教育,考不好也不责骂孩子,毕竟人各有志。
看重综合素质,变相的自主招生,穷人失去了竞争机会,木又贵阶层则不同,他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好高中、进大学,跳跳舞、唱唱歌、艺术、考级、体育、加分、参赛、社会活动、国际交流。
国家最高领导人在教育上三番五次强调要在增长知识上下功夫,要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是谁在具体的落实中,错把“乐观向上”理解成快乐教育?把快乐教育等同于减负,忽略“珍惜时光、增长知识”的宗旨?
当然孝攵育咅阝长也不是所有话都是错的,他的这句话就非常中肯,他说:“不要给一些号称懂得教育的大忽悠助力。今天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十个人谈教育,会产生十一二个观点。所以一定要警惕这些忽悠。”
古人尚且知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知道陈部长抛出这第十三个观点又是在忽悠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