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与2018上半年的骤热相比,有人认为现在的沉寂预示教育行业将要“入冬”。 然而,作为五年多以来持续关注教育行业的投资人,真格教育基金投资副总裁姜敏却坚信在线教育真正的繁荣才刚刚开始。 环境松紧或者资本冷热都是一时的,预测长期趋势的唯一准则是需求。同时,在线教育的渗透率、人才的涌入、底层技术的创新、优势资源向优质企业的集中等,都是教育行业生态变得更加优质、高效的证明。
审视需求是预测趋势的唯一准则,
教育培训需求增速不减
环境松紧或者资本冷热都是一时的,预测长期趋势的唯一准则是需求。
在线教育并不是没遇过冷,2015年也是教育行业的融资小年,但是那年活下来并持续发展的公司现在都是各个细分赛道的领军企业。
比如我们投资的 VIPKID、一起作业、51Talk、掌通家园、叽里呱啦等优秀的在线教育企业都曾穿越过 2015 年的低谷。
从需求的变化趋势看,国人的教育意识仍在快速升级迭代。对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认可,带来了素质教育需求刚性的提升。
2018年素质教育培训整体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其中外教英语、数理逻辑、钢琴陪练、在线美术、少儿编程、体能体育等新兴素质学科需求井喷。
面对政策的变化,应试培训的需求也并未减少,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家长而言,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导致高中升学培训、国际升学培训需求更加强劲。
2
感受渗透率是把握拐点的核心艺术,
在线教育即将冲破拐点
2018 年是在线教育受到资本认可与热捧的一年,在线化的趋势已经众所周知,在线渗透率的拐点何时来临才是下一个关键点。
当拐点来临,在线教育企业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获客效率,都将迎来质的飞跃。
从近一年的用户访谈中,我们听到越来越多家长已经了解、接受了在线上课的形态,很多家长在线上给孩子报了两门课程,甚至 3 至 4 门课程。
家长已经可以清晰地说出选择在线课程的原因——更优质的师资、更丰富的互动和更灵活的时间,这是我在前几年很少听到过的清晰反馈。
通过观察在线教育公司的成长速度,我发现它们收入爬坡越来越快,两三年之前的初创公司想做两三百万月营收还颇有难度,现在创办半年到一年就可以超越这个体量。
这两个观察指向了同一事实:在过去五年全行业的培育下,在线教育的渗透率很可能已经接近一个拐点。
3
人才升级是行业繁荣的必要条件,
教育业已经迎来人才高峰
教育行业曾被认为人才稀缺,然而随着资本的加持,越来越多互联网人才涌入教育赛道,其中不乏高级别的创业者。
以真格投资企业为例,画啦啦的创始人李伟曾是香港上市公司百奥家庭互动的副总裁,魔力耳朵的创始人金磊曾是猎豹的市场副总裁,好奇工场的创始人郑坚曾是腾讯天天快报的总经理。
然而随着传统教育和在线教育头部企业向行业中释放人才,互联网高管可以轻松寻找到学而思与新东方的教学教研人才、VIPKID与掌门一对一的市场销售人才,组成黄金组合,直接切入服务领域,开展在线培训业务。
人才的释放、黄金组合的诞生带来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大大降低了在线教育企业的启动难度,加快发展速度;二是发挥互联网人才的流量获取优势,解决之前的高成本获客问题。
4
底层创新才能迎来行业发展新土壤,
教育+AI 即将冲破迷雾,5G 值得期待
行业的发展像梯田,每一次底层创新都能开拓一层肥沃的土壤,在这层土壤上各式各样的“庄稼”争相成长。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前层的土壤终将显得有些拥挤,这时候就需要等待下一次的底层创新,在更高的一层开辟全新的竞争空间。
然而经过五年的发展,直播的土壤确实略显拥挤了。大家不禁要问,在线教育的下一片沃土在哪里?
我们认为多维度、大量级的数据采集与更智能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利于解决教育行业边际成本高、难以标准化与规模化的问题。
“教育+AI”很可能是下一片沃土,只是未必是当前的产品形态,就像直播出现之前的在线教育。
现在的“教育+AI”产品可以大致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图像、声音等识别为基础的 AI 工具;另一类则是以自适应技术为基础的 AI 课程,当然部分 AI 课程中也会融合一些识别技术。
同时我们也非常关注 5G 商用之后对教育直播的影响,甚至不排除会衍生出全新的教育产品,值得期待。
5
去芜存菁是告别低水平竞争的机遇,
优质资源将向优势企业集中
过去几年,教育行业因为有加盟费、分期付款、预收学费和融资四大杠杆的支撑,发展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但高杠杆率也造成了很多乱象,慢教育与快杠杆之间发生了冲突。
2018 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政策收紧和资本趋冷,教育行业迎来了“去杠杆”过程,也迎来了告别低水平竞争的大好时机。
在加盟费方面,随着政府对培训机构监管力度加强,加盟商开办机构所需要的规范成本增大,意愿随之降低,加盟资金收集的速度变慢。与此同时,分期机构对合作教育机构的审核更为严格,只愿与头部企业合作。
随着行业的去芜存菁,融资杠杆变得异常重要。善于融资,积极寻找头部机构背书的初创企业将占据优质资源,获得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