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 近两年,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在线教育产品的治理,就是要坚决制止这些虚假、错误营销对教育的干扰,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这是教育行业“去泡沫化”的过程。
【编者按】2018年以来,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可能遭遇到了政策缩紧的“寒冬”,但透过现象看本质,2018年持续至今的民办教育治理的主要逻辑是整顿那些违法乱纪的过度商业化行为,对于那些真正能够满足教师、家长、学生需求,同时蕴含技术变革力量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和产品,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但本文认为,进入2019年,改革与技术双轮驱动下,充分利用改革红利与技术红利,教育信息化行业大有可为。
岁末年初,教育部等部委相继发布多项与教育信息化有关的政策,涉及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负三十条”,不允许学生把手机带入课堂,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等诸多规范性内容。很多政策条款虽然只是对以前改革举措的重申和强调,却通过对2018年加强民办培训机构、在线教育企业整顿治理政策的进一步延续,强化了综合治理、持续治理的意味。
表面上看,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可能遭遇到了政策缩紧的“寒冬”,但透过现象看本质,2018年持续至今的民办教育治理的主要逻辑是整顿那些违法乱纪的过度商业化行为,对于那些真正能够满足教师、家长、学生需求,同时蕴含技术变革力量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和产品,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2019年,改革与技术双轮驱动下,教育信息化行业大有可为。
进入新时代以来,家长、学生以及教师对优质教育资源,尤其是好的教育信息化产品的需求一直都非常旺盛,却常常难以得到有效满足。
2018年底,一篇某媒体发布深度报道《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很多人因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成就与进步而备受感动和鼓舞,也有不少人质疑报道的可信度以及直播课堂的实际效果。争议的背后,藏着一个共同的期盼,那就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
遗憾的是,优质教育资源总是稀缺又难以复制的。当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家长掌握的信息与企业信息显著不对称,行业竞争激烈却又缺乏有效监管时,各种过度营销、虚假宣传、提前“抢跑”的乱象就涌现出来。名师不够靠“忽悠”来凑,抓住一丁点成绩便无限放大,甚至人为地制造“学位难求”的虚假繁荣,一些企业就这样抓住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极度渴求的心理,伪装出优质教育的“泡沫”。
近两年,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在线教育产品的治理,就是要坚决制止这些虚假、错误营销对教育的干扰,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这是教育行业“去泡沫化”的过程,只有将鱼龙混杂的假冒伪劣产品清理出去,符合老百姓需要的优质教育产品才能浮现出来。
对于教育信息化平台和产品而言,2019年应当成为“提高质量”的一年。当虚假繁荣被打破,大量名不副实的“泡沫”被戳破时,留给那些真正优质产品的增长空间是巨大的。家长、老师、学生需要那些确实能够提高效率、促进提升、减轻负担的信息化产品。
近几年来,很多互联网教育企业走的都是规模扩张的道路,通过免费服务换取用户规模,利用规模获得融资,再进一步扩大规模。一方面,这样的发展道路有效利用了移动互联网高效、便捷等特点,短期内极度扩大规模,有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但另一方面,冷冰冰的数据和技术背后,忽略了活生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与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背道而驰,这也是导致各种有害APP出现的根本原因。
在政策收紧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企业应当转变发展思路,通过四个转向,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从以往注重规模扩张,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将自己产品升级为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
二是从以往强调渠道建设、着力构建营销体系,转向更加注重教研、突出研发,通过教研驱动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是从服务于增量用户、潜在用户,转向服务好存量用户,充分满足已有用户的需求,发掘好每个用户的价值;
四是从关注用户数据、关注投资人需求、关注市场,转向关注活生生的人、关注教育活动中人的成长成才,真正回归教育的本质属性,做回教育人。
2019年,教育信息化行业仍然拥有很多新的机会。这源于深化教育改革所带来的“改革红利”,以及5G有望大规模商用和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技术红利”。
“改革红利”指的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效应正在显现,给学校带来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治理方式、课堂教学形式等一系列的变革,在这些过程中,都需要教育信息化的参与和保障,尤其需要技术公司、民办教育机构的支持,配合学校这个育人主阵地做好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研发等工作。
“改革红利”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领域:一是新高考改革增强学生选择性之后,带来了学校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有效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新的评价制度实施以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记录、指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三是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突破“能不能带手机进课堂”的简单争论,而应该深入到提升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层面;四是教育信息化如何助力学校治理模式创新,等等。
“技术红利”方面,技术进步带给未来教育的想象力非常巨大,2019年有两个领域的突破值得关注。一方面,5G的大规模商用正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开展试点,更快的带宽、更高的网速,将给教育和学校带来巨大的变革图景。可以预见,在5G的支持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普及应用有望成为现实,学校教育进入“物联网”时代,更多学习数据将被采集、挖掘,特别是5G与智能技术的结合,将有利于智慧教育的真正实现。
另一方面,以知识图谱、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特别是知识图谱的构建,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研水平,帮助教师、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情、学情,整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而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的发展,也将应用到辅助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习情况。人工智能可以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技术红利”带给教育变革的想象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