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能型
通俗来讲,学习的功利性目的就是为了谋生,因此通过三五分钟的短视频来学习某项技能似乎也是无可厚非的。以短视频教授某一技能的好处,显而易见。
1)生动形象:
再无趣的动态画面呈现,都胜过文字描述的百倍,他们之间的区别,大约就跟面授和函授的区别一样大。几分钟的短视频能清楚演示PS中多个滤镜的使用方法,而不是在文字描述中一头雾水。
2)专注度高:
视频内容能比文章阅读更容易让人集中精神,看书不深容易走神,而一旦投入看视频,却能保持一段时间的聚精会神。集中精力能保证理解力和思维紧跟,与优质的学习效果密不可分,不然学校里的老师为什么会讨厌多动症儿童呢。
3)碎片时间:
短视频胜在时间短,恰好利用乘地铁、公交等鸡肋时间,不是消磨时间的利器,却能充实碎片时间。不过,这也意味着时间的局限性和学习环境的不可控,更加适合种花、健身、软件使用指南等生活小技能。而事实上,以短视频作为技能教学的平台,也已经有人瞄准上线。Grovo,是一个主打短视频技能教学的美国职业教育网站,在这个网站上,注册用户可以学习到最长144秒的内容,包括同步网盘文件技巧、培养沟通交流能力等等,帮助公司完成新员工的基本办公培养。Grovo网站还会提供一些PDF文件,供用户课后参考。在今年年初,Grovo刚获得了C 轮 4000 万美元融资,可见资本市场的青睐。
2.科普型
技能型短视频,目的明确、功利性强,适合目标明确的学习者,而大部分泡在网上浏览的网民,却是漫无目的闲逛者。根据2014年底,专注于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EDUCAUSE统计表明,在选定的9门课程的学习者中,只有58%的用户是抱有明确学习目的——想要获取证书,剩下42%的用户只是一时兴起来听课,或者根本没想好自己来这里干嘛。对于这些打发时间、误打误撞进入在线教育网站的用户来说,科普性的短视频是不错的选择,其优点如下:
1)基础知识浅显:
科普性内容本来就属于各个专业中的底层知识,基本无须储备知识,没有学习门槛,就不会把任何人拒之门外。自2012年开播的《飞碟说》可以说是其中翘楚,通过降低知识的门槛,以诙谐搞笑的动画形态,帮助观众增长知识。这档科普型脱口秀节目让原本艰涩难懂的知识也变得直白易懂,可被视作国内科普型短视频的鼻祖。
2)与生活关联度高:
科普性短视频的显著特点是每个话题都在你身边,能充分利用观众的同理心。以网易云课堂的“百科青年”栏目为例,它主要以知乎、微博、微信等处的专家大V来分享观点,每个观点都以1-3分钟的视频呈现,短小精炼。像知乎@动机在杭州、@采铜,都会在自己的节目中分享幸福心理学、学习相关的话题,当然也有日常皮肤护理、脱单指南等内容。“啊这个知识我正好需要”,“咦,我也有同样的困惑”,能做到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也就能不难唤起学习兴趣了。
3)趣味性强:
学习这件事情本身的基调太过严肃,容易让人望而生畏,如果能用有趣的内容做中和,效果就会好很多。以TED(指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演讲为例,它的每个演讲会邀请一位在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就某一公众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阐述,或者结合个人经历,在18分钟内完成主题演讲,女权主义、公共领域、生活消费等领域都有涉及,相当于一个有思想的泡面番。正是因为TED视频思想性和趣味性兼具,才有如今遍地开花的TEDx。
3.UGC型
因为学习的专业度要求比较高,而出任老师也有门槛值,目前,走UGC型教学的平台本身就不多。像荷兰的Gibbon虽然走着UGC路线,但在今年3月被学位平台 Degreed收购后,就意图以PGC的方法制作内容,探索B2B的商业模式。
但是最近炙手可热的,却可以视为是UGC短视频教学的先驱者。在一分钟内,注册用户可以用一段语音的方式回答求学者的提问,同时,回答还能被付费用户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收听。除了缺少画面感,教学活动的其他要素(老师+学生+教学资料:音频)已经满足。最多60s的短视频,花1元就能买到达人的回复,分答的UGC产出形式让教育的画风变得更加轻松,也让知识变现之路陡然变得清晰明了。
从当下情况来看:
技能型短视频可作为企业、公司培训等to B市场的新途径,功效明显,盈利性更强;科普型短视频对内容质量、选题范围要求较高,更适合泛学习类产品;而UGC型短视频,还缺少领路人,也为后来者留下了许多尚待开发的空间。当然,短视频+在线教育的新形式,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与行业磨合,而这个行业的未来,也依然任重道远。